第81章 燕京奇迹(2/2)
知识、崇尚文化。没文化,连机器上的文字都看不懂,会被人耻笑。
所以淳朴的少数民族非常愿意学习。
而且武亮并没有剥夺他们原本的信仰。
并且多次强调,多民族在一起,要互相尊重,包容和理解。
三个月以后,矿区和燕京的铁路打通。
源源不断的食品、美酒、肥皂、日用品、水泥通过铁路日夜不停地运输。
武亮把燕京规划成一座巨大的新城。
全水泥铺设的道路,一栋栋公寓楼,各种基础建设的兴建,让燕京每天都不一样。
武亮统揽全局,也鼓励人才的推荐和自荐,任人唯才。
在大搞基础建设的同时,发挥草场优势,兴建饲料厂、养殖场,着手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
同时,皮革厂、纺织厂也建立起来。
半年的时间一晃而过,燕京城已经成为了黄河以东最繁华的大都市,甚至比黄河对岸的兴庆城还要热闹。
燕京以北的草原上,分布着大规模的养殖场,牛、羊、鸡肉成为了工人们顿顿都有的口粮。
武亮征招最好的牧马人、兽医等技术人才,在草原上大规模驯养好马,他要建立一只上万人的骑兵。
燕京南部的夏州旧城,人口逐渐迁移至燕京附近。
旧时代的地主阶级发现找不到人为自己干活了。
为啥?人都跑到燕京去了。
又过了三个月,燕京城外的火车码头日夜繁华。
追随武亮来西夏的十八骑,最小的官都是骑兵营长。
武亮却没有待在燕京,而是在兴庆城。
为啥?
孩子要出生了!
梁燕儿派有专门的信使,三天两头就跟武亮书信往来,临盆在即的一个月,那信使是一拨又一拨地往燕京城跑。
武亮不禁感叹,奇女子如她,到底也是个女子。
然而这种温情,依旧让男人享受不已。
于是安排好诸般事宜,打马赶赴兴庆。
快马加鞭中,武亮心神恍忽,颇多感慨。
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很奇妙。
离得太近了,每天相见,总会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
互相吸引的那些激情,就会一点点退却。
而由客观外力导致的保持距离,却会让依恋保持新鲜。
流传千古的爱情名篇,大多是描写相距千里,爱而不得,思念成疾的情愫。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武亮在给梁燕儿的回信中,曾引用了李商隐的这两句千古佳作。
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像上次一样彻夜长谈?
聊到夜儿深沉,烛儿燃尽,要用剪刀,剪去烛芯的棉线。
唉,这愿望却是那样难。
我明明满心想要与你相约,却碍于巴山蜀道艰险,我身不由己的无奈。
只能跟你说着,巴山的景物,夜雨的萧瑟。
柔肠百转,百转千回。
有思有念,有哀有叹。
隐隐中,武亮对梁燕儿的情感,愈发浓烈。
这个女人是有心计的,极其有心计!
谁也说不清,她最开始的求欢,目的中有多少利用,有多少真情。
但二人相处往来,时至如今,却是有了真正的感情。
给孩子取个啥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