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法兰西1794 >  第1070章  俄国皇位继承战(下)

第1070章  俄国皇位继承战(下)(3/4)

种植园里,如今却弥漫着腐臭气息。

    农业部的调查报告显示,今年白罗斯与乌克兰的土豆产量暴跌80到90%,差不多属于是颗粒无收。而小麦、玉米、燕麦与黑麦同样减产了30到40%不等。

    不仅军粮供应堪忧,连普通民众的基本口粮都成了问题。如今在明斯克与基辅城里,每个面包房外,饥民们排着长队,为了一块发霉的面包,几个变质的土豆而大打出手。

    “这绝不是天灾!”农业部首席顾问谢尔盖耶夫,举着显微镜下的病株样本冲进冬宫,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他向沙皇汇报了自己的大胆推测。

    “陛下,这种马铃薯晚疫病,七、八年前才在法国出现,如今却在乌克兰全境蔓延,时间未免太过巧合!而且意大利及德意志诸侯国未曾发现大规模的疫情,却出现在我们俄国,我怀疑是通过商船运输带菌种子,甚至是人为制造的农业灾害……"

    “卑鄙的法国人,立刻封锁所有边境口岸!禁止一切粮食用于出口。”沙皇亚历山大的咆哮震得水晶吊灯嗡嗡作响,"把乌克兰的存粮全部征调,不够就从伏尔加河沿岸调运!"

    但征粮令在执行中却困难重重。地方官员与贵族暗中勾结,将原本要上缴的粮食据为己有,再高价卖给黑市。

    在哈尔科夫,负责征粮的俄军上校竟将整座粮仓的小麦,以“霉变无法食用”为由销毁,实则通过秘密渠道运往波兰,卖给了法国的先头部队。

    军事筹备同样举步维艰。尽管亚历山大下令扩充军备,但兵工厂的生产却陷入停滞。由于缺乏进口的优质锻钢,制造出来的枪炮合格率不足60%。

    在圣彼得吧与莫斯科郊外的枪炮厂,工人们发现,本该用来铸造炮管的锻钢,竟被换成了掺了杂质的劣质生铁。而这批原料的供应商,正是某位与法国有贸易往来的伯爵。

    圣彼得堡的街头,征兵告示贴满了市政厅的墙壁。满脸稚气的青年们挤在布告前,听着老兵讲述战争的残酷。

    酒馆里,退伍的哥萨克骑兵擦拭着锈迹斑斑的马刀,低声议论着乌克兰的粮荒。

    "听说基辅的达面包涨到三卢布一个了?"有人喝着劣质伏特加嚷嚷起来,"再这么下去,军队还没开战就要饿肚子。”

    每到重大危机降临之际,俄国的一些贵族圈子里,一场隐秘的传统叛变正在逐步酝酿。通过秘密的地下通道,许多贵族家庭与欧洲等国在圣彼得堡的商人建立了联系。他们用家族的庄园、矿产作为抵押,换取法国承诺的战后利益。

    在彼得霍夫宫的一场晚宴上,几位贵族夫人看似闲聊,实则在讨论如何将自家的商队伪装成难民,将情报送往敌营。

    6月25日,距离最后通牒的期限仅剩五天。亚历山大在冬宫广场检阅近卫军,士兵们的皮靴踏过石板路,扬起阵阵烟尘。但沙皇敏锐地发现,许多士兵的腰带都在最紧的孔位。

    那是俄军后勤部门偷偷掺进了变质燕麦与大量木屑的黑面包,根本无法填饱战士的肚子。当他望向广场外排着长队等待救济粮的普通民众,突然想起谢尔盖耶夫的警告:"如果强行征粮,乌克兰随时可能爆发起义。"

    6月29日深夜,圣彼得堡电报室再次响起刺耳的电码声,译出的电文只有简短一句:"最后通牒时限将至,战和自择。"

    当这份急报送到亚历山大手中时,沙皇正盯着地图上芬兰、立陶宛、白罗斯与乌克兰的位置发呆。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良久,他抓起羽毛笔,在宣战书上重重写下:"俄罗斯永不屈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