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法兰西1794 >  第1062章  狡兔死、走狗烹(下)

第1062章  狡兔死、走狗烹(下)(2/4)

格森便如同一尊沉默的石像。贵族沙龙里关于“冬宫弑君案”的窃窃私语,他充耳不闻;宫廷宴会上投来的试探目光,他视而不见。

    这份低调,倒也让亚历山大保留了几分皇家颜面,没有将“狡兔死,走狗烹”的戏码演绝了。派他前往伦敦担任驻英副大使兼使馆武官,表面上看,倒像是一份美差。

    毕竟俄国驻英大使托尔斯泰伯爵常年抱病,使馆事务大多要靠他打理,其中油水自然不少。

    本尼格森出身于已被普鲁士和鲁尔吞并的汉诺威公国,母亲曾是英国王室旁支的远亲。这份若有若无的血脉联系,让他在伦敦的社交圈里,多少能得到些礼遇。

    “陛下的隆恩,臣下感激不尽。”本尼格森低头行礼,手中的可可泛起涟漪,晃动的褐色液体里,倒映着他满是皱纹的脸庞。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每一道痕迹,都诉说着战场上的腥风血,可如今,这些功绩却成了催命符。

    临行前,亚历山大紧紧握住他的手,蓝色眼眸里盛满真挚:“您放心,禁卫军统领之位必为您虚席以待。”

    沙皇掌心的温度透过羊皮手套传来,本尼格森望着那张年轻俊朗的面容,恍惚间又回到了政变之夜。

    那时的亚历山大,也是这样用充满信任的眼神看着他,让他甘愿为其赴汤蹈火。这炽热的目光几乎让他动摇,心中那点怀疑的种子,也被暂时压下。

    两个月后的伦敦港,潮湿的海风裹挟着咸腥的雨水扑面而来。港口的蒸汽起重机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仿佛是命运的齿轮在转动。副官颤抖着递上密报,声音里带着惊恐:“将军,圣彼得堡禁卫军已换帅,新统领是陛下亲卫……”

    本尼格森只觉眼前一黑,信纸被风卷走,化作白色的蝴蝶,飘向浑浊的河面。河面上往来的商船悬挂着各国旗帜,在风浪中起伏不定,就像他漂泊无依的命运。曾经,他以为自己是帝国的栋梁,却不知从何时起,成了沙皇眼中待除的隐患。

    深夜的使馆书房,烛光微微摇曳,将他的影子扭曲地投在墙上。窗外传来英国醉汉哼唱的《掷弹兵进行曲》,跑调的歌声断断续续,却像一把利刃,割着他的心。

    本尼格森想起年轻时在俄国战场上的豪情万丈,那时的他,带着士兵冲锋陷阵,为了荣耀和信仰浴血奋战。而如今,他却被抛弃在异国他乡,无人问津。

    他颤抖着铺开信纸,想要写些什么,向沙皇质问,向命运抗争。可笔尖悬在纸上许久,最终只是狠狠折断了笔杆。“写什么呢?写给那个背叛者吗?”笔杆断裂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刺耳,仿佛是他破碎的忠诚发出的悲鸣。

    与此同时,圣彼得堡枢密院内,大理石壁炉里的火焰熊熊燃烧,却驱散不了空气中的寒意。亚历山大用红笔重重圈住密报上本尼格森的名字,语气冰冷如霜:“通知伦敦使领馆,密切监视所有与他通信的人。一个字,都不能放过。”

    年轻沙皇扫视着在座的大臣,每个人都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在权力的游戏里,容不得半点心软和犹豫。

    半年后的一个雨夜,伦敦的街道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本尼格森躺在病榻上,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回忆着自己的一生。

    他颤抖着拿起笔,在日记上写下最后一行字:“我这一生,终究是错付了……”墨迹未干,他的手便无力地垂落。窗外的雷鸣,仿佛是他最后的呐喊,却无人倾听。

    1801年6月的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椴树缀满白花,馥郁的香气却驱散不了冬宫枢密院议事厅内的肃杀。晨光透过彩绘玻璃窗,在亚历山大的鎏金宝座上投下斑驳光影,年轻沙皇的目光,轻轻扫过面前的禁卫军统帅拉耶夫斯基。

    “因拉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