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幕府风云 >  第一百二十七章急转直下(上)

第一百二十七章急转直下(上)(2/3)

息吧!”周平叹了口气,对李成吩咐道。

    “喏!”李成恭敬的向周平行了礼,倒退了几步,到了房门方才转身退了下去。

    俗话说,世事难料。虽然在宣和四年的东亚大地上,他可能是对混沌的未来知道的最多的人了,但他仍然无法掌握所有的细节。比如萧干的确如他所推测的那般在三天后领着奚族大军回到了燕京城,但这并不是耶律大石的派出急使的功劳,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让整个燕京城都噤若寒蝉——金兵与白水泊击散契丹放鹅行帐,天祚皇帝几乎独自脱身,金兵的前锋已经到了应州地界,距离燕京已经铁骑只有三天路程不到。

    燕京,瑶光殿。

    也许是因为天气转暖了些的原因,殿上的屏风和帷幕被移去了不少,不过由于已经坐满了人,反倒显得更加狭小了。耶律淳依旧躺在锦榻上,与上次不同的是不过由平躺着变为了半坐半卧,在锦榻的左右两侧分别坐着皇后萧普贤和她的兄长——刚刚从山后诸州领军赶回的四军大王——知北院枢密事,诸军都统萧干。

    “这么说来,湘阴王此番又被金人所败,宫帐军已经所剩无几了?”躺在锦榻上的耶律淳低声问道。

    “正是!”刚刚将军情禀告完毕的萧干点头道:“在我军中收容了不少原先宫帐军逃出来的军士将佐,从他们口中已经确认了这个消息!”

    “唉!”耶律淳叹了口气,与他一样,殿上的契丹、奚、汉人大臣亲贵们的神色很复杂,尤其是对于契丹与奚族权贵们来说,天祚皇帝既是他们的前主子,叛变的对象;但毕竟也代表着已经存在了两百多年的母国,他又一次被金人打败也就意味着复兴的希望又少了一分。而对于那些汉人大臣来说,这个消息就单纯的多了,首先耶律延禧带着西番大军杀回燕京城,诛杀叛贼的威胁解除了,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应该如何选择投靠的对象了。

    “陛下!”第一个说话的是李处温,他距离锦榻的距离仅次于萧干和萧普贤,他站起身向锦榻上的耶律淳行了一礼,道:“老臣以为,应当要派出使臣随宋人南下,商议和谈事宜了!”

    李处温的话语就好像一滴凉水落入滚烫的热油中,顿时激起了剧烈的争吵,虽然说宋方的使团来燕京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连耶律淳夫妇都秘密接见了对方,但在朝堂上群臣面前提出和谈——这个时候几乎等同于投降事宜还是头一遭,尤其是出自李处温这样一个有拥立之功,深得耶律淳夫妇信任,隐为汉臣之首的人口中。

    “李门下!”萧干冷哼了一声:“本王昨天才回燕京,你今天就要派使者前往南朝,未免早了点吧?”

    “四军大王!”李处温微微一笑:“南朝与金人早有盟约,金人在白水泊大败湘阴王之事瞒不了他们多久,也许他们现在都已经差不多知道了。与其等到南朝大军打到燕京城下在议和,不如早点议和,也能得到更好地条件。”

    “某家这次从山前山后诸州招募来奚军两万,加上燕京守兵不下五万,南朝来打自有本王抵挡,李门下你怕什么?”

    “四军大王神勇无敌,老臣自然是知道的!”李处温还是那副不温不火的模样:“只是俗话说兵无粮不行,如今燕京所辖不过七州,实际上能管得住的不过三四州罢了,恐怕养不活大王的大军!”

    “你!”萧干一下子被李处温这颗不软不硬的钉子给顶了回去,不过他一直以来都是领军打仗,对于财赋这块的确不清楚,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李处温。

    “李相若是没有法子,在下倒是有个办法可以试试!”这时一旁有人插口道,李处温转头一看,却是耶律大石,他两腮的肌肉稍一抽动,强笑道:“大石林牙请讲!”

    耶律大石也不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