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演技大赏(1/2)
@花粉都是事业粉:[自《功夫》以后,沈天星和嬴佳暂停合作,嬴佳继续拍摄商业片狂揽百亿票房,沈天星则深耕文艺电影打磨演技,两年多的时间拍出三部文艺电影。韩宿《笔架山》,丁雅《晚秋》以及阿里德尔《萨克斯的嗡鸣》,分别获得银熊奖最佳女演员提名、金棕榈最佳女演员提名,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在大多数大花小花仍处于转型期的阵痛之中时,沈天星28岁就三项电影大奖提名在手,笑看他人争锋。
由于三部电影太长,特截出沈天星的获奖片段给大家细细分析。
《笔架山》沈天星饰演男主原配,沉溺于省城繁华背叛了男主,当了有钱人的情妇后猝不及防与男主相遇的片段。
没发现男主的时候,沈天星的笑容和眼神都带着媚态,笑容明艳但带着明显的讨好感,即便不用说明都能看出她过得不错是因为身边的这个人(图片)(图片);发现男主之后,先是眼神凝固再嘴角僵硬,完全转头与男主对视的那一眼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几乎和电影前期她首次以男主妻子出场的模样相差无二(图片)(图片);紧接着便是两种状态的变幻,也是虚荣心和内疚的拉扯(图片)(图片);最后是离开时重归讨好谄媚的笑容(图片),然而这就结束了吗?不,请大家仔细观察着最后一张动图和第一张动图。
沈天星走路的步伐没变,笑容的弧度没变,先不谈她在长镜头中表现出的身体控制力,我只想请大家观察她的肩膀的变化,前面一张是跟随步伐自然晃动,后面一张却已经看出来肩膀僵了一会儿才跟上步伐然后又僵一会儿……整部电影传达出来的资本异化人性的痛苦就这样一半压在了男主下垂的嘴角上,另一半就压在了女配僵硬的肩膀上。
沈天星演技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从不糊弄每一场戏,更在于她能够把自己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每一个部分都变成表演的工具。
同样的技巧也出现在后面的两部电影中,不多赘述,但需要特别提一提《萨克斯的嗡鸣》这部电影,沈天星在其中饰演一位玩摇滚萨克斯的乐手,这是她最脱离以往清冷倔强形象的角色,但她同样处理得很好,将歇斯底里表演得淋漓尽致。
三部电影一部部看下来,明显能够感觉到沈天星的进步,她没有执着于固定的表演模式,而是在一个个不同的角色中吸收了各个导演和影片的风格,才能将角色和她本身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最佳的视觉体验。
如果没有这三部戏的磨练,她未必能够完美演出颂莲和苏丽珍,毕竟以她之前在嬴导商业片中的表演来看,演技是很好的,但并不浑然天成——这也许是沈天星作为体验派演员的唯一缺点,没有丰沛的经历过就无法真正领悟。
好在她背后资本雄厚,给了她无尽的体验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沈天星的演技这么好,怎么没能获奖呢?
首先我要纠正一个观念,并不是获奖才算实绩,提名已经足够内娱花们写大字报实绩图了,只是沈天星工作室一向比较佛系,很少提这些。
再来说说这三部电影没得奖的原因,除了《萨克斯的嗡鸣》因为正面撞上奥斯卡少数群体事件惜败可以称得上是运气不好之外,其他两部电影没获奖的原因都很明显。
压根儿就不是能让女角色得奖的本子!
《笔架山》剧本投戛纳所好不假,沈天星演技出色不假,可这本子的主题是什么?主题是经济繁荣下贫穷人群的异化,而承担这个主题的关键角色唯有男主角一人,沈天星只不过是男主角对抗异化之路中的参照物罢了,你把这角色换一个性别换一个物种都不影响她发挥的作用。
演技可以赋予一个单薄的角色灵魂,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