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从离婚开始的文娱 >  番外卷(五十一)

番外卷(五十一)(2/4)

“进来坐,喝杯老荫茶。“堂屋里,八仙桌上摆着竹编的工艺品,墙上挂着蓑衣和斗笠,火塘里的木炭还冒着青烟。

    老太太说,村子叫“竹隐寨“,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年轻人大多去了城里,只剩下老人守着祖屋。

    “这些竹子啊,是祖宗留下来的。“她抚摸着竹椅的扶手,“编竹篮、做竹器,够我们过日子。“

    谭越和陈子瑜跟着老太太去后山砍竹子。

    阳光透过竹叶,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老太太教他们辨认老竹和新竹,刀砍在竹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竹子要选三年以上的,太嫩的容易裂。“她边说边示范编竹篮的手法,粗粝的手指在竹条间穿梭,很快就编出个精巧的篮底。

    傍晚时分,他们回到镇上。

    老街上的灯笼陆续亮起,卖凉粉的小贩摇着铜铃走过,空气中飘着腊肉的香气。

    陈子瑜在一家土菜馆坐下,点了镇里的特色菜:烟熏腊排、凉拌折耳根、清炒野山笋。

    “尝尝这个。“谭越给她夹了块腊排,“比昨天的吊锅更有嚼劲。“陈子瑜咬了一口,肉香混着烟熏味在舌尖散开。

    窗外,夕阳把青石板路染成橘红色,几个孩童追逐着跑过,笑声在巷子里回荡。

    饭后,他们沿着溪流散步。

    月光洒在水面上,碎成点点银鳞。

    陈子瑜蹲在溪边,用手拨弄水草,突然说:“你看,水里有星星。“谭越在她身边坐下,望着水面上晃动的月影:“其实今天最有意思的,不是风景。“

    “是什么?“

    “是那些人和故事。“他捡起颗石子丢进水里,涟漪扩散开,“卖蒿子粑粑的阿姨,编竹篮的奶奶,他们好像把日子过成了诗。“

    陈子瑜靠在他肩上,夜风送来远处的山歌声。

    溪水潺潺,虫鸣唧唧,镇上的灯火渐次熄灭,只剩下他们头顶的星空愈发明亮。

    第二天清晨,谭越被公鸡的打鸣声唤醒。

    推开窗,薄雾笼罩着老街,卖豆腐脑的梆子声由远及近。

    陈子瑜已经在收拾行李,背包里多了几个竹编的小物件:

    老太太送的竹篮,还有她自己学着编的竹蜻蜓。

    “再去吃碗热干面?“谭越问。

    他们来到街角的面馆,老板是个戴围裙的大叔,煮面的手法娴熟,芝麻酱的香气混着葱花在空气中飘散。陈子瑜吸了口面条,突然说:“我想把这次旅行写成日记。“

    “写什么?“

    “写茶厂的柴火香,写古村的老竹子,写...和你一起走过的路。“她低头搅拌着面条,耳尖微微泛红。

    清晨的阡陌镇,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之中,宛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

    谭越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洗漱完毕后,两人来到民宿的餐厅吃早餐。餐桌上摆满了阡陌镇的特色早点,热气腾腾的包子、金黄酥脆的油条、香浓的豆浆,还有当地特有的野菜饼。

    “哇,看着就好有食欲。”陈子瑜兴奋地说道。

    “尝尝这个野菜饼,昨天听老板说,这可是用镇上后山的野菜做的,纯天然无污染。”谭越拿起一块野菜饼递给陈子瑜。

    陈子瑜咬了一口,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嗯,真好吃,清香可口,一点也不腻。”

    两人一边享受着美味的早餐,一边讨论着今天的行程。

    吃完早餐,他们回到房间拿行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