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此策非法,此税不公!(2/4)
来密报,太子殿下将亲自巡视太学讲堂,宣读太祖朱元璋‘讲学训条’。”朱瀚眉头轻挑,语气不动:“他竟选了这个时机?”
顾远低声道:“太子此举,是要稳住学派之争?”
“不,”朱瀚摇头,“是要亲自走进那场争斗之中。”
太学讲堂,玉阶之上,朱标一袭玄色襴袍,束发银簪,神情肃穆。
他缓步登堂,百余学子皆起身行礼,或尊或疑,皆在目中。
“诸位。”朱标平声开口。
“太祖朱元璋起于微末,博采百家以成一统,未尝以一家之学为正。今日学风纷乱,孤愿亲来,与诸位同讲、共读。”
他顿了一下,抬手取出一卷御制训条,展开朗声宣读:
“‘学者,不可自拘门户;所论之策,当为国而非为名。敢违此训者,逐于太学之外。’”
下方学子顿时哗然。
“此训非今日所立,乃太祖手书?”有人质疑。
朱标微微一笑:“太祖手迹已存内阁,孤若妄称,愿受廷杖。”
这一句落下,众人再难发作。
而在讲堂侧檐一角,朱瀚早已踱步而至,负手看着这一幕,目光含笑。
“倒是越来越像个太子了。”他轻声道。
沈镇侧身道:“王爷不出面相助?”
朱瀚摇头:“这是他的场。我的局,另在别处。”
他转身离去,身影没入街巷,转瞬不见。
当日傍晚,青策堂内忽有一人自请讲学。
名唤许山遥,出身低微,却一口京音,道语通达,一堂之间便收百人倾听。
杜和立于堂下,微皱眉头,陈希文则目光如电,凝视那青年。
“你觉得他如何?”杜和低声问。
“言论可用,人却不可信。”
“为何?”
“他讲的策虽平实,却句句引向‘不必凭王侯’,此人藏锋太深。”
夜色渐深,青策堂后堂,一纸密函由鸽传入,落于朱瀚手中。
他展开一看,寥寥数句,却眼眸骤冷。
【许山遥,卢震阳私授。近日将集众士子,谋设‘民议之社’。意在拉拢青策堂,隔断其与太子之关联。】
朱瀚缓缓合起密函,转头对沈镇道:
“该收网了。”
“王爷要亲自出面?”
朱瀚站起,整整衣襟,语气冷冽:
“不,先让他们讲。讲到心醉神迷之处,孤再一刀斩断。”
“届时——他们才知道,什么叫王命之重,什么叫策非百姓随言之物。”
皇宫内,朱标养病已愈,神色清朗,气度自若。
他每日清晨起读书、午后演策、夜间诵史,东宫之内皆觉气象一新。
午后时分,朱标着青衫立于书房,眼前几卷策论摊开,陈希文执笔在旁批注。
“此三卷,俱为民间新进士所写,皆论学政,然观点相左。此卷言‘学不入礼,民心易散’,彼卷却曰‘礼不随时,则为绊足’。殿下以为孰优?”
朱标指尖在两卷之间来回,良久不语。
忽而他将两卷推开,拈起第三卷:“此卷最优。”
陈希文愕然:“此卷不过中规中矩,何为优?”
“因此人写道:‘今讲策者多言治国安民,然不知策之本,乃止人之妄。’”
陈希文恍然:“殿下是以为,策论之初志,应在驭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