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唐朝小地主 >  第五百二十八章 因果

第五百二十八章 因果(2/3)

以长命百岁,要是中途死了,一定是心不诚,志不坚的缘故,果然与佛法一脉相承啊。

    韩瑞心里嘀咕,尽管不以为然,也没有辩论的兴致,这是信仰的问题,辩不出结果的,所以只得含糊其辞的附和。

    似乎也看出韩瑞的言不由衷,智云和尚问道:“施主觉得,什么是道?”

    韩瑞微愕,认真的考虑了下,茫然摇头。

    “正是。”智云和尚说道:“就是由于不知,所以我们才要去求索,去探寻……”

    好吧,韩瑞承认,也相信,不论自己怎么回答,智云大师总是能找出理由来的。

    不要以为,和尚研习佛经,沉浸于书中,木讷不善言辞,其实他们才是天下最能说会道之人,十分健谈,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还好在以前,韩瑞也经历过很多次了,知道智云和尚好为人师的习惯,所以也不觉得厌烦,反而颇有几分久违的亲切。

    韩瑞坐得安稳,有人却是急了,怀海和尚手中佛珠快速转动,心中颇为无奈,很想开口提醒智云和尚,不要忘了正事。

    “……韩施主,现在,应该明白,为何要求道了吧。”智云和尚笑眯眯道。

    韩瑞迟疑了下,皱眉说道:“这个……”

    “主持,韩施主慧根天成,肯定会明白的。”怀海和尚插嘴道,也顾不上失礼了。

    瞄了眼怀海和尚,韩瑞笑了笑,没有说话,权当默认。

    “如此甚好。”智云和尚欣慰。

    “铛,铛,铛。”

    三声钟响,智云和尚合手,慢慢起身,微笑道:“时间到了,我要去给弟子[***],怀海,你好生招待韩施主。”

    怀海连忙应声,心里松了口气。阻止两人相送,智云和尚慢步出门,轻轻叹气,痴儿,何时才能悟道。这话,不是说韩瑞,智云和尚微微摇头,轻步向大殿走去。

    智云和尚才走,禅房中两人,同时拂拭了下额头,相视而笑。

    端杯抿了口清香茶汤,韩瑞笑道:“怀海大师,这次请我来,不是聆听智云大师教诲那么简单吧。”

    “只是其一。”怀海和尚点头,轻声道:“年初二月之事,韩施主应该清楚……”

    韩瑞眉头一皱,立即明白怀海和尚说的是什么事情,二月份,他还在京城,自然清楚,在京城之中,反响激烈的事件。

    二月初,在李世民的授意下,朝廷颁布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重申老子是皇族远祖,强调道教的重要,并大肆渲染了佛教的流弊。

    佛教徒们自然难以接受,立即作出强烈反应,聚众请愿,但是李世民态度强硬,表示:“语诸僧等,明诏既下,如也不伏,国有严科。”不过由于当时,韩瑞急着回乡,也没有关注此事,也不清楚后续的发展。

    然而,也可以推测,历朝历代,宗教只是依附朝廷而存,怎能与朝廷相抗,现在怀海和尚又找上门来,不言而喻,肯定是佛教吃亏了。

    “高压之下,大家只得饮气吞声,而高僧智实大师拒不奉诏,慨然曰,吾固知势不可为,所以争者,欲后世知大唐有僧耳!”怀海和尚眼睛泛红,忍泪道:“最后……遭杖责流放。”

    韩瑞叹息,轻声安慰,站在他的立场,自然不觉得,僧尼排在道士女冠后面,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但是在僧尼的立场,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对于不甘居于人下的和尚来说,自然是难以忍受的耻辱。

    “佛门不幸,何以至此。”怀海和尚悲痛欲绝,伤心落泪,抬头看着韩瑞,似乎希望他可以给个答案。

    韩瑞微微摇头,劝说道:“怀海大师,朝廷的事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