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天下首富 >  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

第三百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4/9)

 国内在发动机领域的优势是明显的,不管是涡喷,还是涡桨发动机,目前在技术和生产上都已经成熟,在发动机不是障碍的情况下,A-10做为运输机反而比划时代的喷气式战斗机更容易投产。

    既然胡楚元做了这个决定,胡维宗等人也不便反对,只能按照他的要求尽快和军事委员会联系,愿意通过购买国债增加军费支出和直接捐赠的方式,让军队一次姓列装1200架A-10系列的运输机。

    胡楚元这么做的目标也是很明显的,A-10系列运输机一旦大规模服役,对整个战争期间的铁路运输压力是一个极大的补充。

    1200架的数量甚至还不够。

    胡楚元的建议就是尽力增加几个厂的产能,一起在国内联合生产,数量上没有优势,这种运输机的优势也就不足挂齿了。

    ……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谁也不敢忽视,不敢犯下一个微小的错误。

    从1933年开始,大西洋联盟就已经开始备战,亚欧同盟的情况是差不多,只是中国的备战期稍微要早十年,投入的程度也更坚决。

    双方的军备竞赛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同时展开的。

    陆军方面,自动步枪已经成为主流的选择,英美法都有自己的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坦克则是两个阵营共同的焦点,英国目前已经服役的新坦克有7种,正在研制的还有多种,法国有4种,美国有6种,英法美俄四国还共同研制了两种。

    海军方面的竞争集中在战列舰,以吨位和火炮决胜的思路依然是明确的,但是,航空母舰的竞争同样开始白热化,在巡洋舰、驱逐舰各个领域,两大阵营都在不断的较量着。

    在海军的竞争中,中国确实是要强于任何一个国家,但如果是按照两大阵营来计算,德法的实力大致相当,中美的实力大致相当,大西洋阵营就比亚欧阵营凭空多出一个英国海军。

    不管是波兰、希腊、南斯拉夫、奥斯曼、波斯……这些都是海军实力上的弱国,而在大西洋阵营中,美英法意俄西目前都可以算是世界海军中的相对强国。

    李开邺不愿意在海军上投入太多资源的原因是很明显的,光靠中国是很难扭转亚欧同盟在海军实力上的劣势。

    在空军的竞争中,中国依然是一家独大,美国紧随其后,德英在一个级别,法国则相对稍微弱一点,可意大利和俄国在空军上的实力也绝非波兰、希腊可以比的。

    光看中国强大是不行的,国家军事委员会此时内部存在着一些纷争,这种纷争的主要问题就是盟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大西洋联盟。

    这场战争目前的形势已经很明显,基本就是中德VS美英俄法,意大利、曰本、西班牙……这些二流强国对抗更二流的波兰、南斯拉夫、奥斯曼、波斯等国。

    除此之外的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希腊这些国家虽然在亚欧同盟中,实际的主观上的战斗意愿是很低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开启的话,最终结局是什么样子,确实是胡楚元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预料的。

    中国唯一的胜算或许就是陆军优势确实是很明显,按照现有的预备役状况,最终扩充到三千万的兵力也不是太大问题,装备依然可以保持在世界上第一流的水准。

    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整体情势上是完全不可比的,这是两个概念中的世界大战,规模截然不可同曰而语。

    ……比利时太关键了,大西洋联盟很快就拒绝了中国国家军事委员会提出的建议,以最严厉的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德国必须在三天内撤离比利时。

    德国给出的答案很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