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  第526章 增加的降水量

第526章 增加的降水量(2/4)

    台特玛湖在1980年一度干涸,干涸后的湖心被沙漠掩埋,植被日益枯死,台特玛湖成为一个巨大的盐壳。

    不过从世纪初上游就对台特玛湖进行生态输水。

    如今已有300平方公里的水面,国道两侧波光粼粼、植被丛生。

    郭阳一行在观水亭处停下,充分感受着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胜景。

    同时也从牛虎林嘴中了解这里的规划,在台特玛湖西北边的沙漠里有很多海子,大部分海子的形成都和塔里木河有关。

    在沙漠中穿梭的塔河,堪称是人与大自然斗争的典范。

    通过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和节水措施,如今的塔河沿线绿洲也是国内最重要的大粮仓之一。

    粮食增加的速度极快。

    能源林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边缘茁壮成长。

    如果再有红旗河的相助,整个塔河绿洲的潜力不可限量。

    为此,哪怕要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在台特玛湖停留了一会儿,车队又往南前往RQ县城。

    都到这里了,郭阳打算去格尔木一趟,实地看看柴达木盆地边缘戈壁,毕竟要拿下来攒自然能量。

    从若羌到格尔木有直通的道路,和国道318相连,然后直达格尔木。

    格尔木就是一座在戈壁上建立起来的城市。

    1953年,慕生忠长官率领筑路大军到达格尔木。

    可到了格尔木,大家却傻了眼,除了地图上标注的“噶尔穆”之外,茫茫戈壁之上哪有生机?

    正当大家疑惑之时,慕生忠将手中的铁锹插在地上,并大声告诉大家:“我们的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

    过去千里荒野,现在杨柳成荫。

    格尔木完成了从戈壁到绿洲的新生,但在格尔木周边,还有成千上万个格尔木大小的戈壁。

    嘉禾的目标就是这些戈壁。

    格尔木城在格尔木河中游附近,而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

    越靠近昆仑山的河道两岸都是茫茫的戈壁。

    这些地方都可以种上嘉禾的高寒植物,其实嘉禾生态已经在这么做了。

    郭阳专程去了好几个点位。

    他在六七年前培育的能适应高寒环境的植物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黑麦草、无芒雀麦等20多个牧草品种,鲜黄小檗、吉拉柳等20来个灌木品种,

    以及最主要的冷杉、针茅、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

    这些都可以作为水源涵养林和涵养草。

    现在他就站在一片冷杉林面前,能明显感觉到这里更湿冷一些。

    郭阳问一旁的众人,“有记录湿度和降水变化吗?”

    负责这处基地的负责人出来说道:“最近四年,附近区域的降水量平均每年增加了7.8%,且增速还在加快。

    这几年格尔木河水也很充沛。

    可能还不只有降雨量在增加,应该还有其他因素。”

    冷杉能改善局部水循环这点,嘉禾生态的众人都已经见怪不怪。

    让他们惊奇的是冷杉的生长速度,这才几年时间啊,眼前的冷杉就已有了十几二十米高!

    正常来说,六年的冷杉高度在9米左右。

    这高了近一半!

    简直是奇迹。

    郭阳虽然有心理准备,毕竟树种是他培育的,然而,几年下来,也有点惊叹于这种变化。

    也难怪格尔木河河水会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