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余音绕梁!(2/3)
好听多了,那人拉的曲子听的人心里发闷发苦,听一回再不想听第二回。无风说:就是就是。
大眼小姑娘道: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连他自己都承认了。
胡琴师喝叱道:你又没见过,胡说啥了,去去去,一边呆着去。又对无风道:我们去个清静地方拉琴去,这里太吵。那大眼小姑娘道我到要瞧瞧!
无风便顺势跟着到了一处清静别院。乐师急不可耐拉了一曲道:先生,拉是拉下来了,可感觉不好听,不知何故?
无风道:乐曲没问题,只是变化不多,有些小技巧没用上,听起来便差些。此曲是降B调转C调。二胡共有五个调,D调1-5弦、G调5-2弦、F调6-3弦、B调3-7弦、C调2-6弦。每个调又根据音乐所需或降或升,升降半音。降B就是3-7弦降半个音。一边说一边演奏,也便熟悉开来。
胡琴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二胡的弦是马尾或制成,琴筒两端蒙蟒皮或蛇皮,上好的是天竺的蟒蛇皮。二胡声音哀婉,适合哀伤点的曲子。演奏时注意节奏、结构、曲式、旋律、音色、调性,还要注意强弱、长短变化和音准。除此之外,还要适当的揉、打、顿、滑、拨、抛,这样才好听。
胡琴师虽有些不就里,但浸淫胡琴多年,一拨就转、一点就通,令无风感慨不已: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放在当代,拉一小时还不挣他五六百块大洋!
大眼小姑娘起初极为不屑,只端水倒茶上瓜果。后听无风一说大吃一惊,咦?有点门道。许多不通的地方豁然开朗,犹如夏天干渴难耐喝了一大桶冰水,每个毛孔都透着爽快。再也不敢小觑,也不吊儿郎当,眼睁的大大的看着无风拉胡的手法,听无风解释每个动作作用。说道厉害厉害!挠到庠处,便插话进来,有时也不管是师傅还是无风,拿起胡琴便拉了起来了,拉完说是不是这样?拉的竟比二人还好。无风眼前一亮,后生可畏呀!一切勤学苦练在天赋面前不值一提。
两人便这样一边探讨、一边演奏、一边摸索,将无风熟知的曲子拉了一遍。拉到高兴处,两人笑上几声,拂上一大杯葡萄酒。哀伤处,拂上一大杯。拉的顺手时拂上一大杯,拉的难听时也拂上一大杯。两人拂酒时,大眼小姑娘便按二人说的拉了一遍,开始还有些生涩,后便极顺畅,那便不是拉,而是演奏了。
不知不觉,鸡叫三遍,东方破晓,天边露出鱼肚白。两人喝了拓跋明玉刚开始供的奶茶、牛奶,吃了碗羊杂,泡了个面饼,转身告辞,胡琴师挥手一别,兀自拿笔记了起来。大眼小姑娘送至大门外,深深一躬。
无风问:为何不回去像你师傅一样作笔记?
大眼小姑娘哼了一声,指了指头道:都在这里,何需记在纸上!
后,胡琴师大成,来胡乐坊听胡琴的人竟和看胡姬的平风秋色,而大部分是看那大眼小姑娘,那姑娘除了琴拉的好,出落的也极是漂亮。只是胡琴师母病重回去后不知所终,胡琴师弟子只学的皮毛,京城人皆感叹再听不到如此好听的胡琴。胡琴技艺又几乎跌回原来水平。据说,那大眼小姑娘也跟着回去,有的说去了逻马,那边人不习惯琴音,成绩平平。有的说还没回去,半路上被土匪抢了去做了压寨夫人。也有的说,回去的路上,染了风寒,一代琴师就此陨落。也有人说,回去后流落他乡,靠摆摊拉胡琴为生。也有人说,师傅回去了,大眼小姑娘根本没回去,而是被一豪绅设计霸占,从此养在深闺,再未露面。
回到花果山,乔远山报,只婉儿娘娘和一众小王子回家,太后酒后与班主女儿、彼岸花带一众人等城外策马尚未归来。进的婉儿房内,只见婉儿一人,估计小孩子回来路上已然睡着,在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