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410章 黄石老人

第410章 黄石老人(1/2)

    【另一个版本是这样说的。

    相传秦朝的某一天,张良正闲步在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

    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

    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

    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

    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

    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老头就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随即老头就和约张良在五日后的早上时,再到桥头相会。

    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

    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

    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还是再次晚老人一步。

    等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

    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

    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

    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这则故事来源于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老翁乃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後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汉朝的人都是这么不务实的吗?”扶苏蹙眉,有些嫌恶道:“这明显就是汉朝人自己杜撰出来的,为他们的留侯的出身增添更多色彩的故事。”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玄乎的故事?”

    若是真有那等神仙人物,他的父皇早就获得长生不老了,像他父皇这样有着丰功伟绩的千古一帝,难道不配让神仙降下福泽吗?

    区区一个亡国之徒,还蓄意刺杀皇帝,乱党并不值得提倡!

    嬴政悠悠的说道:“寡人现在明白为何之前天幕盘点说司马迁可以被称为史家之圣,但是他的史记却不能当做正史来看待。”

    道听途说、玄乎奇妙的故事也能写进史书里面了吗?这还有没有一点史家的精神了!

    【公元前210年,始皇驾崩,天下大乱。一年后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而起,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是时候出山了。

    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

    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

    两人一见如故。张良的才华与韬略深受刘邦的信赖和重视,刘邦则给予了张良更大的施展抱负的舞台。

    作为士人,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

    这一次的偶遇,张良“跳槽”新主,充分展现了他在乱成一锅粥的局势下,那超级清醒的大脑和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