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  第392章 战国名将之首

第392章 战国名将之首(1/2)

    【战国时期名将多如牛毛,其中位于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他曾担任了秦国将领三十余年。

    可以说自从秦孝公主持变法以后,到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彻底崛起开始把眼光放在关东六国的身上,他便是秦国对外战事的第一功臣。

    他知兵善战,每攻必克,司马迁赞他曰:“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他是歼灭战的创始人,战必全歼是他的代名词。

    他打到过赵国的国都邯郸,也曾到达过魏国的大梁,更曾多次攻灭过楚国的国都,也曾在一次次的大战中挫败诸侯的联军。

    他更是武庙十哲位列左侧第一位、一生七十余战无一败绩的名将。

    他就是秦国武安君、秦帝业基石者白起。】

    “武安君啊!他若是自称战国第一将军的话,别人也不敢和他争论了吧?”刘邦抚着下巴,自答道:“王翦虽然是秦国灭六国的主帅,但是那时候的六国早就在昭襄王时期被彻底打废了,再也没有一个能和秦国争雄的了。”

    “而将六国打成奄奄一息苟延残喘的人就是白起这样的神将啊!”

    奈何功劳实在是太大了,而且白起主打歼灭战。春秋战国持续了几百年了,为何白起出世之后其他的诸侯国越来越虚弱了?

    就是因为这小子他的战争手段所谓的歼就是歼灭,彻底的屠尽啊。士兵没了可以再征,可若是兵源一直这样被单方面的收割呢?

    没看到赵国后期十四岁以下都要强制上战场了吗?而秦国征兵年龄却是十五岁登基,十九岁入伍!

    刘邦把玩着手中的酒盅,淡淡的说道:“他是秦国最大的功臣,也是为秦国成就帝业所必要的‘罪人’啊!”

    【战国,是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时代,而白起,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将星之一。他的一生,充满着令人惊叹的军事传奇,也伴随着无尽的争议与悲剧色彩,犹如一部扣人心弦的长篇史诗,写满了荣耀与沧桑。

    “用兵最精,起翦颇牧”,南朝周兴嗣在编撰《千字文》时如此形容战国时期的四位名将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

    廉颇和李牧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毋庸置疑,然而,排在他们之前的白起和王翦却常常受到低劣的评价。

    特别是名列榜首的白起,他更是因“人屠”“杀神”之恶名而广为人知。然而,他无疑是秦朝统一的首要功臣。

    “人屠”这一恶名的由来,主要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长平之战有关。在这场战役中,白起击败了赵国的赵括,并在短短一夜之间将近40万名赵国俘虏活埋。

    这场战役不仅奠定了白起“战神”的名号,还催生了被后人讽刺为纸上谈兵的赵括。自此,白起被贴上了“战神”和“杀神”这对褒贬不一的标签。

    在唐朝开元十九年,玄宗皇帝为了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建立了武成王庙。作为战国时期的杰出将领,白起被列为武庙十哲之首。然而,到了宋代,由于宋太祖赵匡胤的一句话,白起却被从武庙中除名。

    白起究竟是“战神”还是“杀神”呢?宋太祖赵匡胤到底说了些什么?白起为何被逐出武庙?

    其实从唐宋武庙供奉的差距,以及各朝对白起的看法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风向是怎样的了。

    例如在汉朝时期,对白起的评价多是肯定他的兵家本事,认可他对秦国的功绩,还同情白起最后被迫自杀的遭遇,但与此同时也认为屠城的手段有些过于残忍,不似他们大汉,只把战争对外进行,不把屠刀递向内部。

    包括承接了汉朝的三国时期,那个时候多是对白起本事的赞可,同时也伴随着一些白起血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