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我在1982有个家 >  517.谁家见月能闲坐

517.谁家见月能闲坐(7/8)

汤圆也有好处,吃的多,不会那么快给腻味了胃口。

    一碗汤圆吃进肚,浑身发热。

    这下子正月十五的夜风可就不冷了,可以去慢慢悠悠的看花灯了。

    王向红让组长和副组长们点人,排队离开去青年大街。

    他们一走,后街冷清许多,这让多数摊主松了口气,赶紧吆喝着招呼客人。

    还有人记住了黄有功刚才的那句文绉绉的诗,喊道:“桂花香馅夹猪油,观灯回来吃汤圆,都来吃汤圆喽!”

    一路走去,满县灯火辉煌。

    不光是几个灯花会场挂了花灯,老百姓住宿的平房或者楼房和各单位门口也有花灯悬挂。

    有些人家没有挂灯,但会在门前挂个红灯笼应景。

    当然,这些红灯笼都是用红纸糊的。

    进城以后街道上都是小孩在跑。

    小孩手里也有灯,是用面团做成的灯,用面团捏出灯座,里头有一点菜油,菜油里放上灯心子也是可以点燃的。

    但还得是条件好点的家里才会给孩子的面团灯座里放菜油,条件差点的会放一个蜡烛头。

    这面团花灯最后不会扔掉,玩一晚上带回去,明天让爷爷奶奶给蒸上吃,所以放菜油的灯座更珍贵。

    孩子们捧着花灯满街转,这叫走百病,说是可以驱病除灾,把一年晦气给烧掉给送走。

    于是县城夜景越发灿烂,只见在这明月高悬的元宵夜,满大街上是万家灯火、灿如星河。

    孩童捧灯游玩,各式花灯琳琅满目,争奇斗艳。

    其中最受瞩目的还是社员们手里的小红旗灯。

    孩子们挥舞的起劲,小红灯条流光溢彩,引得城里孩子好奇上来看,还有人想用手里的面团灯来换。

    但天涯岛的孩子自己还没有炫够呢,哪能把这灯给换走?

    等到青年大街,他们手里的小红旗灯就不够炫目了——这条大街已经成了灯海!

    街道两侧架起台子,其中还有花灯台,文宣队在闪亮的灯台上唱歌跳舞吟戏曲,引得好些人驻足围观、翘首以待。

    徐横赶紧挤进人群里,说:“让一让、让一让,我媳妇在上面。”

    戏台上的主角永远是霍晓燕,那身段那嗓音,看的多少青年和大老爷们失魂落魄。

    很多家室不错的青年都在打听她的身份,但听说她离过婚便摇头叹气。

    这年头的人家还是很在乎离婚与否这回事了,哪怕是有钱人家哪怕是霍晓燕这样的美人,一旦离婚就很少再有好青年接手了。

    徐横挺感谢这种社会风气的。

    否则以霍晓燕这条件还能轮得着他接盘?

    秋渭水也在这里,她今晚回家给叶长安做汤圆来着,所以没跟王忆在一起。

    她看到徐横就知道王忆来了,循着小夜灯去找到王忆。

    王忆给她头顶带了个花环。

    花环是一圈羽毛造型,很轻盈,因为它是用了纽扣电池供能,打开之后便有柔和光芒闪耀。

    这羽毛花环很漂亮,灯光照亮了洁白的羽毛,随着五颜六色的灯光变换,羽毛也开始有节奏的变幻起颜色来。

    这就是天使羽毛头箍灯,23年代在福海地区很常见,来旅游的小仙女们晚上都会戴着这东西去拍照。

    秋渭水这算是提前了四十年的时髦。

    两人领头带社员们在大街上行走,王向红不断的喊:“大人都看好孩子啊,看好了,可别在这里给丢了!”

    他们在灯海中缓慢前行,就跟划船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