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仙都 >  第二百七十三节 渡江北上

第二百七十三节 渡江北上(1/2)

    阮静拆开邮件,取出厚厚一叠纸,大致翻了一遍,这是“自治委员会”主席岳之澜的报告,题为“乾泰集团并入保留地自治领谈判事宜”,详细记录了谈判的全过程,并基于自己的判断,在报告最后一一说明宋骐、李富强、鲁广志、朱岚、张景和等人的态度,以供周吉参考。

    阮静没有直接转交,她花半天时间写了个提要,与报告一起送到周吉的办公室。果不其然,周吉只看了看提要,报告原件碰都没碰,也没这个必要,宋骐是聪明人,这是需要他配合的最后一件事了,“自治领”就交给岳之澜他们了,随便他们怎么折腾,都是他们的事,“管控区“接下来将转入“战略反攻”,没有余暇再顾及他们了。

    很长一段时间内,独立一团、二团轮番配合舰队出击,掳掠沿海省份,俘虏大批“寄生种”,军用民用物资更是堆积如山,最繁忙的时候,“闷罐车”一天要跑三五个车次,“新乡自贸区”的物流仓库塞得满满当当,根本来不及运走。李富强、鲁广志、朱岚、张景和等目睹这一切,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守着“聚宝盆”过日子,人世间的幸福莫过于此!

    有得必有失,舰队登陆作战最大的优点是安全可靠,“一击不中全身而退”,几乎不存在战斗减员,缺点是成本高,补给困难,耗日持久,不及装甲部队机动性强,“闪电战”,“短平快”。周吉反复权衡利弊,决定调整下阶段战略战术,以独立二团为主,一团为辅,对合川市发动试探性进攻,同时命舰队驶入大江,提供火力支援。

    在一个雾气迷蒙的阴天,独立二团的舟桥部队抵达大江南岸,选择水流平缓、河床稳定、岸坡适宜的地段,着手搭建浮桥,机械化部队集结完毕,原地待命。

    “申屠夏”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渡江准备,它组建了专门的舟桥部队,并下了大本钱配齐重型舟桥设备。该套设备的机械化程度很高,门桥的卸载依托液压传动,结构采取箱体式,完全不需要人工架设笨重的桁架和桥板,安全省力,效率成倍提高;采用模块化配置,结构随时可变,一节门桥接上装有动力装置的尾舟就可用作漕渡,而将门桥连接起来即可架设浮桥,能够有效保障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型武器装备跨越大江大河。

    磨刀不误砍柴工,“寄生种”克隆体操作娴熟,配合无间,仅仅过去三十分钟,就在大江上搭建起一座牢固的千米浮桥,独立二团的机械化部队早已等候多时,一俟浮桥连接南北两岸,即刻启程渡江北上。

    “申屠夏”推崇“钢铁洪流”,对坦克大炮情有独钟,独立二团的主要装备有重型加榴炮、远程火箭炮和步兵战车,灵活机动,兼顾中近程的压制火力和远程纵深打击,能形成多层次、多距离的火力打击体系,相比于大力发展无人机的独立一团,二团的攻坚杀伤能力可圈可点,在投入相同的前提下效益更高。

    “钢铁洪流”源源不断通过浮桥,在大江北岸集结,丝毫没有惊动对手。平静的日子过得太久,合川市已经失去了最初的警惕,尤其是远离云溪市的大江下游,对江北的威胁很小,从来没有爆发过冲突,“申屠夏”恰恰捡了这么个漏。

    然而独立二团的动静没能瞒过“李瀚”的耳目。

    “李瀚”是合川市“重九”的心腹爱将,奉命率军南下,结果摩托化步兵团全军覆灭,自己也身受重伤,失陷在云溪市。它仗着一身“铮铮铁骨”,侥幸从“陈素真”手下逃生,如丧家之犬,赶在伤势爆发前找了个隐蔽的地点,潜入地下蜷缩成一团,陷入“假死”之中。

    如同胎儿藏身于母体,大地掩藏“李瀚”的气息,“陈素真”和“沈瑶碧”都没能找到他,时间永是流驶,“李瀚”消失在世间,也消失在人们的记忆里,渐渐连“重九”等同袍也不再提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