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聚贤大殿君臣议事 何顾两家喜得贵子(1/5)
顾天浩带头砸了何家米店的大门之后,张武便乘机带着饥饿的人群一下子涌入了何家米店的大院里,以不可阻挡之势几乎抢光了米店内所有的存米和朝延下发的赈灾粮。何大宽足智多谋,诡计多端,机关算尽后,到头来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可是他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口,也只好自认倒霉。
自经历了抢米风波之后,何大宽却把一切的罪责和怨恨全推加到了顾天浩的身上。
如果说不是顾天浩从中作梗,乡亲们根本就了解不到真相,何顾县城内一手遮天的何大宽恐怕也就没有了今天的烦心之事,他依然会逍遥快活地生活在县城里。
顾天浩怒砸何家米店的事情已经被闹得纷纷扬扬,逐渐开始发酵了,皇上已经派出钦差大臣进住了县城之中。
为了稳定民心,表明朝延的皇恩浩荡,饮差大臣首先以贪赃枉法和玩忽职守之罪撤除了何顾县县太爷的官职,永削为民,终身不在录用。
而对于何大宽勾结县衙,私自挪调赈灾粮之事,钦差大臣更是不敢马虎。一声令下,犹如山摇地动,一时间扣押了何家在县城里开设的所有的生意。
包括布庄,赌场,客栈等。不但如此,还要拿何大宽问罪。
这样以来,何家看似从人生最高的顶峰一下子跌入了悬崖的最低谷。
顾天浩英雄仗义,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情,且替朝延分担了部分忧愁,酌有立功的表现,看似相安无事。
何顾县城内的民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都在为朝廷的英明决断而拍手称快。
不过事情过了几天之后,何大宽并没有被治罪,而是带着家眷相安无事地回到了何霸村上,依然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原来,自钦差大臣没收了何家县城里所有的生意之后,何大宽已知道自己家族的大势已去了。
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何大宽费尽心思,几经周折,总算凑了些银两和一些名人字画,打通关系之后送到了钦差大臣的手中。
本来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是为了替皇上和人民秉公办事情,可是,何大宽送到眼前的金银珠宝迫使钦差大臣顿时热血翻腾,头脑发胀,一下子分不清了东西南北。
虽然说他身为朝廷命官,但是眼前的这些财宝是他一辈子也不可能得到的财富,搁谁会不动心呢?钦差大臣在金钱面前,一下子失去了做人的底线,把何大宽送来的金银珠宝都归为己有。
何大宽勾结县衙,私动官粮,本来罪不可赦。可是经他这么一折腾,钦差大臣已经答应了他暂不治罪。
为了顾及场面,何家在县城里的财产暂切被扣押了。等风声过后,再另做安排。何大宽为了躲避风头,也因此回到了何霸村上。
可叹的是顾天浩这位仗义英雄,本来是为人民做了一件好事情,可是到头来却落下了一个私闯县衙,扰乱治安之罪的下场。
顾家和何家一样,县城内的生意除米店之外全部暂切扣押。顾天浩怒气难平,无处发泄,一气之下卖掉了米店,带着家眷回到了顾家村上。
顾天浩本是侠义英雄之辈,看到官场如此地腐败,也便下定决心让顾家从此退隐了江湖。
顾天浩已经在祖宗的灵位前发下了重誓:如果以后顾家有了后代,一定要让他当官,当一个大官,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从此不在受人欺负。
官大一级压死人,顾天浩已经深深地懂得了这个道理。
原来,何大宽在贿赂饮差大臣的同时,并乘机在他面前暗暗参了顾天浩一本,说了顾家很多的不是。钦差大臣拿了何家的好处,并听了一面之词,就信以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