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故事(十四) 实现超高航速的次世代发动机技术(2/3)
的研究时间。不过夏国有两大优势,足以将这个时间缩短到五年内——这也是“向火星进发五年计划”中“五年”时间的由来。
第一个优势是由宁宗训和纪秀玉担任副总工程师,这对院士夫妻俩根据神秘预言设计草图,长期带着庞大的科研团队研究“诺亚方舟”式的空中堡垒,对于超大动力发动机技术的持久运转、集群化供能的研究极为深入,而且已能直接投入实践。
第二个优势自然有秦克在。
秦克作为世界最顶尖的全子学科精通的神级物理学家,又拥有SS级黑科技知识《一种适用于进行大规模移民的超高速宇宙飞船设计图全系列》,可以说是对超高速宇宙飞船的所有建造细节了然于胸,当中就包括全新型的次世代动力系统“X108AII”。
这种被命名为“X108AII”次世代的动力系统无论性能功率还是架构的精巧度,都远远超越当今世界航天器主流的“霍尔推进器”系列,只是夏国在精密制造方面还是逊色于西方,尤其是在材料学方面,还有相当的差距,使得秦克无法直接将“X108AII”制造出来,只能退而求其次,设计出了弱化版的“X108A”动力系统。
别小看这弱化版,采用八个了中型低温聚变反应堆的“X108A”动力系统在各方面依然傲视世界,起码领先于世界十五年。
只是“X108A”动力系统真正建造起来很麻烦,秦克自然没这么多时间全程跟进了,所以具体研制事项,就由岳父岳母来负责。
宁宗训与纪秀玉再次爆发出强大的科研热情,两个工作狂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个让他们惊喜万分的“X108A”动力系统中,利用自己丰富无比的研究经验,想尽法子攻克当今的技术难关,将之从设计图逐步变成了实物,为此,他们一年顶多只回京城探望两个外孙四五次,每次也就两三天的时间。
但哪怕他们再废寝忘食,依然不时会遇到难以解决的“拦路虎”,一卡就是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往往这时,就是秦克登场的时候了。
秦克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手握着可擦写笔,对着视频会议另一端的几百个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们讲解着自己的最新思路。
“其实解决复合离子高速喷射带来的热量‘过载效应’,并不需要一定要沿着我先前设计的‘超导降温片’冷却方案,尤其是当前的材料技术不达标,无法提供足够低成本、足够成品率的超导降温片的情况下。我重新设计了一个更常规的方案,嗯……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我从一开始的设计思路说起。我的主要思路可以用这十几数学算式来阐述。”
秦克边说边写,他一向认为,数学是描述工程的最好语言,清晰、准确,没任何的拖泥带水。
“从这些算式可以看得出来,我主要利用的是电磁效应,和散热道路内壁的铭刻纹路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旋转动力,让热气体绕着散热通道循环流转……”
在遥远的荒漠研究基地里,偌大的会议室里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当中有年轻的新入职研究人员,但不乏白发苍苍的老研究人员,他们和宁宗训、纪秀玉一样,都认真地看着大屏幕上那侃侃而谈,从容自信的“年轻男生”。
秦克今年已快34岁了,在这个35岁就算是“职场弃子”的年代,这个年纪实在称不上年轻了。
但秦克的相貌与大学时期几乎没什么变化,脸上的笑容温和,目光坚定却不人,让人总会有种错觉——这就是个普通的长得帅气的阳光大男孩——只是在场众人也顶多只是感叹一声“秦院士长得真是年轻”外,就没半分的轻视。
不管是宁宗训、纪秀玉还是那些资深的从业几十年的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