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王翦出征(2/3)
知砀郡守向彭城一线发动进攻。砀郡就是去年被占领的魏国,虽然魏国最精华的部分大梁周围已经被大水冲成一片废墟,但其他部分还是完整的,甚至都没有遭受什么兵灾,大多是主动开城投降。由于砀郡亲服,大梁周围灾情严重,秦王将大梁周围的饥民全都征发到砀山附近修建砀县城,砀县周围已经有了好几万人。李信、蒙恬军征发时被征了一万,王翦出军后,砀县再次被征二万,但这二万士卒并不出境,只在本郡内集结;另外,赵国三郡以及东郡的士卒数万人也不前往阳翟,而是前往砀县。砀县实际上也集结了将近十万人。只不过阳翟那边声势浩大,又有王翦、蒙武的声威,楚军几乎将全部兵力都集中到颍水一线,砀线的兵力集结十分低调,没有引起楚人的注意,泗水一线十分空虚。
当秦军兵出芒砀山,沿丹水指向彭城时,项燕慌了。彭城是楚国一个重要的城池,它地处丹水、泗水交汇处,是沟通齐、鲁、魏、楚等地的重要交通节点;彭城一旦有失,不仅楚国与原鲁地的联系中断,与齐国的交通也半瘫,而且四百里外的寿春也暴露在秦军的打击之下。
彭城的急报同时送到寿春和陈城,项燕的大帐就设在陈城,而楚军的全部精锐也都集中在陈地周围——大约有三十万之众,这是楚国所能集中的最大兵力了。项燕接报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一面命令彭城的楚军尽量将秦军牵制在自己周围,一面下令撤军,在寿春与彭城之间构筑第二道防线。
与丹水平行注入泗水的还有就一条河流睢水。宋国睢阳就在睢水以北,是宋国的粮仓,现在则是秦楚交界处。睢阳下游有一片山地,睢水从山南流过。由于这里有水有山,是渡河津口的理想地点,长期以来,这里就设立了关隘,称符离塞,既是一个重要的商业集散地,又是一处兵家要道。在得知秦军将要攻占彭城后,项燕首先想到的就是符离塞。抢占了符离塞,进可打破秦军对彭城的包围,退可为寿春构建第二道防线。
实施敌前撤军是最复杂而危险的战术动作。项燕尽自己可能作了最妥善的处理,但他的对手是王翦,王翦等的就是这一天!秦军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击溃了楚军的留守部队,占领了陈城及基以南地区直至平舆,李信他们丢失的土地现在已经全部被夺回。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秦军认为他们在战斗中俘虏了楚王(没有得到楚国史官的承认,应该是没有),秦王立即赶到陈城,大约是接受楚王的投降。但到了以后才知道,这只是一场误会。于是秦人声称楚人又立了昌平君为新的楚王,继续抵抗。
在等待秦王到达陈城的这段时间里,王翦并没有停止军事行动。他像在燕国作战时那样,派出一支精干部队尾随着楚军前进,时不时杀伤楚军的后卫。或派出小股部队骚扰、侧击行军中的楚军。从陈城到符离塞五百里,楚军每天在紧张的交战、行军中度过,要时刻防备着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秦军,身心俱疲。雪上加霜的是,路上要横渡多条河流,每一次渡河都是一场生死考验。楚军必须一面收集渡河器材,一面顽强地阻击秦军,那些后卫部队通常就被丢弃在河对岸,成为秦军的战利品,只有少数人能够渡河归队。渡河后,楚军一般不敢沿河布阵加以阻击,怕被秦军拖住,耽误了时间,不能及时构筑起第二道防线,只能趁着秦军渡河的时间快速脱离。五百里的路程,楚军整整走了一个月,才到达符离塞以南约百里的蕲城。
一个月不间断的作战、行军,夜间不得安睡,每天的饮食也极不规律,楚军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大批士卒逃亡。战斗减员更加严重:后卫部队通常逃不掉被击溃、歼灭的命运。但不管怎么样,项燕终于达成了他的作战目的,将楚军主力带到符离塞附近。
然而,楚国的危机并没有解除。秦军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