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伐燕(2/3)
士卒,分编在两名“五十人将”下面。刘季到达蓟城晚了一点,错过了前往咸阳的机会。对此,刘季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悲伤。能够留下一条小命自然是值得庆贺的,但失去了一次青史留名的机会,又感觉有些惋惜。但还不到一个月,刘季就得到荆轲之行彻底失败的消息,荆轲被秦王残酷地肢解。虽然具体的过程并不清楚,但后果是明显的:燕国将承受秦王的怒火!
几乎在得到荆轲的任务失败的同时,蓟城就开始禁止士民出城,同时开始编组作战部队。
燕国是当时诸侯国中惟一一支保留有强大车兵的国家。面临亡国之危的燕王将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动员起来,共有兵员三千余乘,三四十万人。上谷的代王嘉也征集了一万人,包括数千骑兵。
易水长城段,集结的一线兵力达千乘,十万众。太子丹坐镇燕下都,亲自督战。
秦军的一线部队多数为赵人,年初进入呼沱水以北地区,除了防御燕国外,主要还是屯田种地,解决吃饭的问题。邯郸在完成阡陌令,重新分配了土地后,生产恢复得很快。各地的粮食通过驿道系统进入邯郸,部分解决了种地的种子问题,而发达的驿道也加快了商业流通的速度,商人们也将各地的粮食运到邯郸,勉强制止了邯郸的饥荒。随着秋收季节的到来,邯郸、巨鹿两郡的粮食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不过,随着大批秦军进入巨鹿,粮食的压力也开始增加。巨鹿地区是粮食产区,但产量并不高,只能勉强维持当地人的生存,没有多少余粮供应这多出来的近二十万人。他们还必须从秦国其他郡调集粮食。而秦国各地在供应了灭赵之战一年,又供应了邯郸几十万人一年后,也已经府库空虚。其实,早在伐赵之战的那一年,故楚地南郡就因为粮食问题而发生过大面积反抗,但在郡县两级的武力镇压下,被平定下去。本来,韩国、赵国先后灭亡,秦国暂时停下战争的脚步,恢复一下国力,消化新占领的土地,也是一种正常节奏。
但秦王被刺,为恶者必须受到惩罚,这是一个不容讨论的政治问题。各郡就算有再大的困难,也必须克服,服务于与燕国的战争。秦国鼓足最后的力量,对燕国发动战争。
年迈的尉僚已经去世,他的那一套训练方法虽然被尉府官员继承下来,但其他官员的组织能力显然不如尉僚,一边行军一边训练的方案难以执行,秦军要等集结完毕后,才开始训练。而且在新占领的赵国土地上训练,无论是气候还是民情都不很理想,秦军必须一面镇压当地的反抗情绪,一面从事军事训练。北方的寒冷,让南方的士卒十分不适应,冻伤的发病率极高,也严重拖累了进军的步伐。
王翦虽然竭尽全力维持军队的战斗力,但寒冷的天气和不充足的粮食一直消耗着军队士气。每天都有违纪的士卒被惩处甚至斩首,王翦知道,他必须尽快采取军事行动,但寒冷却束缚了他的手脚。
最后,王翦决定不再等待。他命令一线部队向曲逆开进,率先挑起军事行动。
曲逆当时仍由赵人控制着,但赵王出降后,曲逆的守军向燕军投诚,燕王也没有派人占领这一城池,而是仍然将曲逆交给原来的赵将守卫。
秦军渡过呕夷水,包围了曲逆,曲逆立即向燕下都请求支援。但由于天气寒冷,燕军士卒此时都躲在军营中,升火取暖,军无斗志,太子丹与无可奈何,只能遣使让曲逆坚守三个月。三个月后,燕人一定出兵。
秦军在曲逆城下展开了残酷的攻城战。
为了诱使燕军出战,王翦将军队一直开进到易水河畔,甚至包围了武遂。呕夷水、易水之间的各乡邑也布满了秦军。但燕军就是坚守长城一线,拒不出战。而各城也顽强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