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伐赵(1/3)
由于此前主持赵国作战的桓齮去世,秦王将参与过赵国作战的各郡指挥官都召回咸阳,共同商议对策。十四个郡的指挥官都在征召之列,包括上党的王翦、陇西的李信、太原的蒙武和河内的杨端和。在这些人中,只有蒙武和李信有与李牧交手的经验,而李信还与李牧有亲,被秦王重点征询。蒙武认为,李牧的部队很难对付,特别是他的骑兵,行动迅速,经常出其不意地搞一下,很难受;特别是在平原上,骑兵的威胁更大。为了对付李牧的骑兵,他不得不将兵力控制在山地;而且由于对方有骑兵参与,声东击西的战术不是很有效,且不说很难欺骗李牧,就算偶尔骗了他一下,他也能凭借骑兵的优势挽回局面。李信则回忆道,在少年时,他就听李牧介绍过赵国各地区的地理特征,以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的作战策略;只可惜他当时年龄小,对此半懂不懂,现在完全回忆不起来李牧对井陉-呼沱水一线的防御策略是什么。骑兵的应用在赵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只不过出于养马的考虑,骑兵只用于北方区域。秦王听了李信的话,突然问了一句道:”卿能骑射乎?“
李信道:”少时曾习骑射,今犹勉为之!“
秦王道:”善!吾有马,卿其为骑将乎?“
李信道:”但有善骑者,自能练成行伍!“
秦王道:”善!李牧若归秦,卿则领其部,为骑将。“
李信应道:”谨喏!“
随口说了一句后,众人又转入作战的讨论。讨论来讨论去,大家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李牧几乎无法依靠战略、战术来取胜,只有依靠更强大的兵力,更强大的持久力来取胜。如此一来,就轮到昌平君和韩腾挠头了。组织后勤供应,无疑是相府的工作,而内史作为财政的首要负责人,也脱不了干系。秦王道:”井陉之战,首在太原;太原之兵,首在粮草。今则以王翦统太原之兵,蒙武领太原之粮。关中之粮,但输诸太原而已,余则尽付于蒙卿矣!“
王翦道:”蒙卿盖与李牧为敌手,臣愿再三请之,未可留诸太原。“
秦王道:”蒙卿其留井陉,而总太原之粮运可也!“
大致决定下进一步的作战计划后,剩下的时间就是编制详细的各项执行方案。这些工作已经不用秦王去操心了,那是相府、尉府、内史府的工作。
但秦王也有烦心事,华阳太后和赵太后都已经病了很长时间了。
华阳太后是秦孝文王的王后,子楚的义母,秦王名分上的祖母(生物学意义上的祖母夏太后已经在秦王八年去世)。她是楚人,总是劝秦王与楚国搞好关系,毕竟两家是亲戚。秦王为了让祖母放心,专门安排姑奶奶的两个儿子作为自己的左右丞相,表示如果不是楚国太霸道,自己绝不先招惹楚国。后来得到消息,晋楚准备联合伐秦,秦王才强迫魏国与自己一起伐楚。一旦得到楚国绝不合纵的保证后,秦王也就退了兵,把占领的土地都还给了楚国。自秦王亲政以来,主要的打击方向是赵国。灭韩国只是顺手而为。
办完政事,秦王和昌平君一起去甘泉宫,先探望华阳太后,后探望赵太后。
华阳太后拉着秦王的手道:”诸侯无道,天子但伐之,未可绝之,仁也。绝其祀,断其嗣,非仁君之所为也。吾愿王为天下所敬,不愿为天下所怨!“
秦王见华阳太后又唠叨起来,不敢回嘴,只得喏喏连声。
华阳太后翻来覆去说了好些仁德天子的懿行,教育秦王要以他们为榜样,万不可效桀纣之行,为天下所谤。
好不容易从华阳太后那里出来,再去拜访赵太后。
赵太后自从嫪毐被杀,她与嫪毐的两个儿子也未幸免后,就一直病病殃殃,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