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旗动,还是风动?(2/3)
是一直打哑谜,可就没意思了,我王家是没落了,可也还不至于到了任人欺辱的地步,你若没有什么话想说,那么还请就此离开吧,至于后面的事情,你是想战想和,我王家一俱应了!”王崇越说越急,有一种恼羞成怒的感觉。
他这边话音刚落,魏叔玉那边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呵呵,没想到王大人一把年纪了,这性子却还挺急的……”
“哼!”
王崇冷哼一声,以示抗议,将脑袋别到了另外一边。
沉默之中,只听得魏叔玉叹了口气,缓缓说道:
“都说你五姓七望,各个都饱读诗书,通晓经典,晚辈这里倒有一句话,还请王大人给解释解释?”
“嗯?”
王崇皱着眉毛,看着魏叔玉,不知道这个家伙又有做什么怪。
魏叔玉淡淡一笑,以一种极为缅怀的语气,开口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性善,性恶之变?”
起初,王崇并没有觉得有啥,可是随着反复咀嚼这四句话,眼神里陡然迸发出一种不可思议的光芒。
他看向魏叔玉,一下子变得恭敬起来。
“这……这句话你是从哪里听来的?后面还有什么没有?”
魏叔玉没有急着回答,而是目光直逼王崇的眼睛说道:
“不知道,王大人觉得此话如何?”
眼见魏叔玉不肯说,王崇也不好逼得太紧,只好讲一讲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微言大义,非当世大儒,说不出如此的感悟……”
王崇想了想,又摇了摇头,道:
“不!这段话,怕是当时大儒也没有人能说出来,怕是只有上古时期的先贤们,有感而发,最后被弟子收录而成的吧?”
闻言,魏叔玉暗暗点头,惊叹这王家家主看似貌不惊人,想不到确实还有两把刷子。
因为这句话,确实不是当代的那个大儒说的,更不是什么上古时期,某个大贤留下的只言片语。
事实上,这句话乃是来自于八百多年之后,那位被誉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的语录。
王阳明之所以被称之为“圣人”,便是他完成了圣人的三件事:立功,立德,立言,是为三不朽。
前世的时候,魏叔玉也算是一个研究王阳明的爱好者,因此对于他的理论与想法,都极为熟稔。
这时候,给王崇讲授的时候,自然也是信手拈来。
在大致讲完王阳明的理论之后,王崇已经两眼放光,要不是魏叔玉拦着,王崇已然要跪在地上了。
他说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对这门学问的尊敬之情。
“魏县子,不知此门学问可有称谓?”王崇一脸敬畏地对着魏叔玉说道,手上已然行着弟子之礼。
这是已经把魏叔玉当作授业恩师了。
魏叔玉点了点头,笑道:
“有的,此之为‘心学’!”
“心学?此为何意啊?”王崇一脸疑惑。
魏叔玉没有回答,而是走到房间门口,“啪”的一声,推开房门,屋外恰好有一旗杆,上面挂着一个王家的王字。
此时,一阵清风吹过,旗帜立时飞扬起来。
魏叔玉指了指旗杆,问道:
“王大人,你看那边,你觉得是旗在动,还是风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