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盛唐挽歌 >  第803章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书完)

第803章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全书完)(3/8)

三年一轮换。

    民间选什么人,没有身份限制,可以是现任官员,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最终由官家一言而决。

    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商议处置涉及国家发展方向的大事,政务并不繁重,但权柄极大!

    第二道圣旨,则是发布了第一个“武年规划”,并规定了这些年当中,应该发展的项目。

    其中土地要如何如何,仓库要如何如何,吏治要如何如何,说得很详细。

    圣旨还特别强调,要优先发展纺织业,其次发展采矿业,并提出了“粮食要多,工坊要多,商路要多”三多原则,在稳定农业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可以用于和外邦交易特产的手工业。

    比如说棉被与丝绸。

    第三道圣旨,则是下令在汴州新建一所“综合性大学”:汴州理工大学。

    其中包括算学,力学,器械,军工,化学等科目,向全国招募教习,由官家亲自考核,一经录用,立刻给予高薪。

    然后,将汴梁城皇宫的一处闲置之所,开辟为专门负责纺织的织造工坊,以服徭役的方式,发动汴州及周边地区,并且有兴趣参与项目的百姓,到这里参与纺纱织布,学习纺织技巧,研究纺织技术。

    包吃包住,但没有工钱,想走随时可以走。

    后来,这里改名为“中央织造局”,并闻名海内。从这里走出来的学徒,都成为了民间纺织作坊的抢手货,甚至有很多人因此发家致富。

    第四道圣旨,则是调整了原本大唐“道”这个行政区的区划,废除“道”,然后将全国分成几个“巡抚区”。并在每个区的治所以外,又设立了“直辖县”,不受巡抚区治所管辖,直接向中枢。

    巡抚有单独的巡抚衙门,在各巡抚区内轮换,负责处理该区域的重大政务。而巡抚区内的税收与物资统筹,则由布政司负责,乃是该巡抚区在治所的常设机构。

    而节度使这个官职被废除,不再出现一个衙门管理军政事务的情况,军务方面,则由防御使替代。

    简单来说,就是调整“州”以上的地方官府构架,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还有一些诸如:修订新律法,尤其是废除蓄奴制度,改为主仆契约;成立农业协会指导自耕农耕作;成立国家统计局收集全国各类统计数据;成立宗族协调管理局,来管理地方大宗族相关的事务,比如说干旱时节上下游争夺水源的情况。

    这一系列举措,都足以说明新朝大明,是一个有理想有作为的政权,并不想苟且混日子。

    然而,无论方重勇多么努力,篡位的那些反噬,都是无法避免的。

    得知方清篡位的消息,本已经归于大唐旗下的朔方军举旗反叛,在灵州重建大唐,推举基哥幼子为帝,与方清建立的“大明”相抗衡。

    正值春耕,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关中那些被扑灭的所谓“盗匪”,也有零星活动,似乎有死灰复燃之虞。

    就在这关键时刻,郭子仪从河西来到汴州,向方重勇陈明利害。他请求朝廷赦免朔方军将士,他愿意孤身入灵州,劝说浑瑊弃暗投明。

    为表诚意,郭子仪将自己的两个儿子作为人质,留在汴州城内,不踏出院门一步。

    方重勇当即写下圣旨,给了节杖,让郭子仪去一趟灵州。并且承诺不会对朔方军将士动刀,只要他们愿意迁到汴州,可以在都城附近的州县安置家眷。

    郭子仪解释说,朔方军上下未必是要为大唐流干最后一滴血,只不过高层因为朝廷废除节度使而人人自危。只要官家以官职许诺,再妥善安置家眷,说服朔方军并不困难。

    这些年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