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 三大顶刊?都不如许院士!(1/3)
此时,许秋的脑子也在飞速转动。脑内致病 B 细胞与外周 B 细胞的差异……学术界几乎没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
因而想要探究,必须找出一套崭新的验证方法。
许秋思索起来——
首先,肯定得获取脑内 B 细胞样本和外周 B 细胞样本。
其次,对比两者之间的数据分析差异。
以及验证功能,确认两者功能存在差别。
还有最后的机制探索……尽可能剖析清楚脑内 B 细胞的致病机制。
这一套完善的流程下来,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每一步都非常复杂。
不过好消息是,如今临医有着省内支持,客观条件拉满了,只要许秋想做,基本上各种实验都能开展。
而且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反馈结果。
因而很快,许秋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启了验证之路。
第一步自然是获取样本。
这一点并不难。
研究所这边本就在进行多发性硬化新药的研发,因而多发性硬化患者脑组织样本储备不少。
同时,还得同步采集患者的外周血作为对比。
许秋选择的是胰脏 B 细胞。
另外为了严格对照,还得取健康人脑组织。
随后就是细胞分离技术了。
这一点,在其他地方可能不好实现。
但许秋的研究所这边,条件都已经具备。
这次是许秋亲自操刀,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精准地将脱髓鞘病灶中的 B 细胞分离出来。
确保没有混杂外周细胞。
随后,结合流式分选,用 CD19+抗体标记 B 细胞,并排除 CD3+(T 细胞)、CD14+(单核细胞)等等污染细胞……
这一套流程做完,样本就只剩下所需要的脑内 B 细胞了。
众人看得咋舌。
林根生眼球更是直突突:“许院士这技术……感觉比咱们科研人员还专业。”
张教授看了一眼:“许院士毕竟是院士,难道不应该吗?”
“……”
林根生沉默。
难道……应该吗?
院士只能说明学术能力强,但,不一定真的擅长各种实验操作。
就像是一名建筑师,让他去和水泥、砌墙,分分钟被水泥工和砌墙工吊打。
汪居廷便是如此。
他作为院士,基本功肯定有的。
科研能力也绝对不弱。
否则,也不可能把许秋的成果纳为己用。
事实上一般人就算拿到了许秋的研发机密,也不一定能驾驭。
不过,汪居廷在实操方面就不咋地了。
他更像是一个决策者。
因而,需要一个个林根生这样的教授为他卖命。
但来到许院士研究所后,所有的一切都出乎了林根生的预料。
他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对科研的敏感度方面不如许院士,但如今看来……其实自己最引以为豪的实验操作,都远不如许秋!
对方不仅能高屋建瓴。
更能挽起袖子干。
简直是全能了。
“放平心态,习惯就好。”张教授此时说了一句。
他看林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