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后记(1/3)
人的一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幸福是不同的。幼年时,幸福可能只是一件东西,得到即幸福;青年时,幸福或许是一个目标,达到即幸福;中年时,幸福应该是一种心态,看开即幸福。创作《医路人生》这部长篇小说,历时两年多,而之前收集人物素材酝酿的时间却有三十年之久。当写下最后一个字完稿之际,我感到了另一种幸福,原来坚持也是一种幸福。
小说中所有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来自于现实中的真人真事,只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作者把现实中多个人的人生经历,揉合到了小说中一个人物角色身上,所以即便读者在小说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却也不能完全对号入座。感觉是你,却又不是你。感觉不是你,却又是你。作者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有史以来,有描写株洲县/市,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的长篇小说吗?
没有。
直到子车无恙《医路人生》这部长篇小说的出现,才填补了株洲县和长株潭地区未曾有过本土乡土小说的空白。
《医路人生》一位村医的奋斗之路这部长篇小说,是有史以来第一部描写株洲县(市),以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地区为地域背景的描写普通老百姓市井生活的乡土小说。
在中国当代文学繁复斑斓的版图上,湖南长株潭地区——这片由长沙、株洲、湘潭三颗城市明珠串联而成的土地,其丰沛的市井生活与独特的乡土肌理,长久以来却未曾被一部全景式的长篇小说真正照亮。直到《医路人生》的问世,终于填补了这一文学地图上的长久留白。作为第一部以株洲县(市)为叙事核心,将镜头对准长株潭普通百姓的长篇乡土力作,谱写了湘江、渌江两岸山水之间的普通人平凡的生活篇章。
《医路人生》以渌江、湘江的浩荡水流为脉,小说主要人物素材取材于长株潭这片充满生命力的乡土之上。小说里的株洲县村镇,并非抽象符号,而是带着湘、渌两江河流的湿润气息、丘陵地貌的起伏节奏与乡音俚语的独特韵味。药铺中弥漫着中草药的微苦清香,雨季泥泞的道路粘滞着跋涉的脚步,闾里乡邻闲谈时的方言俚语……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地域符号,编织成一方水土无法复制的生命场域。小说对长株潭地域风貌的捕捉和市井生活的描写,使故事充满了乡土特色。
小说的灵魂,凝聚于一位乡村医生数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主人公从少年学医的懵懂起步,青年时的求学之路,弱冠之年就开诊所独自撑起自己的一片天……他的人生之路普普通通,他的求索和奋斗,是个人在时代夹缝中寻求尊严与价值的挣扎,更是乡土中国坚韧精神在个体生命中的具体投射。
《医路人生》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透过村医这扇独特的窗口,打开了一幅长株潭市井百姓生活的现实画卷。故事中,村医不仅是施救者,更是这片土地上无数悲欢的见证者与亲历者。那些为几块钱药费而窘迫的老农民,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最终却无奈的叹息,那些在改革大潮中或沉或浮的基层干部,那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痛苦蜕变的人们……围绕着主角人物,展开情节脉络,各色人物纷纷登场,他们的情感经历、挣扎奋斗、家长里短,共同构成了长株潭地区社会底层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这部小说由此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奋斗史,升华为一幅流动的、充满烟火气的时代风俗长卷,忠实记录了特定地域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历程。
小说以平静而深情的笔触,书写了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坚守与改变。村医的“医路”,不仅是他个人悬壶济世的人生之路,更是一条映照社会转型的变革之路。他守护的,既是村民的健康,也是那在时代洪流冲击下逐渐褪色却依然珍贵的乡土价值与人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