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医路人生:一位村医的奋斗之路 >  第492章 美国一

第492章 美国一(1/11)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

    时光如河,奔腾流逝,堪堪又是一年。

    一九九九年十月,无恙踏上了纽约的土地,开启了他的米国留学生活。

    说起来无恙能顺利赴米国哈佛大学留学,得益于无恙的米国朋友苏珊娜的父亲~先生的鼎力相助,~先生在无恙赴米留学一事上出了大力气。

    两个月后,时可意办了旅游签证,她利用休年假的机会去纽约看无恙。

    1999年的深圳,腊月的气息裹在湿冷的海风里,还未来得及完全浸透这座南国新城。时可意坐在公司格子间靠窗的位置,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桌面上摊开的台历。十二月那一页,被她用红笔在15号到30号之间画了一个醒目的、几乎要破纸而出的粗重圆圈。

    休年假的通知单就压在台历一角,人事部鲜红的印章像一枚小小的胜利勋章。然而此刻,她全部的注意力,所有绷紧的神经末梢,都系在桌面上那个深蓝色的薄本上——她的护照。里面夹着一张簇新的、带着油墨特有气味的美国B-2旅游签证纸。纸面上那个庄严的鹰徽图案和清晰打印的“FU  MEIZHI”,是她过去几个月辗转奔波的终极战利品。为这一纸许可,她跑遍了深圳大大小小的公证处,在蛇口美领馆门外排过蜿蜒如长蛇的队伍,面对签证官时手心全是汗,每一个问题都像在钢丝上行走。此刻,它真实地躺在那里,通往大洋彼岸的门票,通往无恙的门票。

    想到这个名字,她心底那根绷了许久的弦,似乎才稍稍松软下来,漾开一片酸涩又滚烫的温柔。无恙,无恙去美国留学快一年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太平洋的波涛在他们之间日夜不息地奔涌,将思念拉得又细又长,全靠越洋电话卡里滋滋作响的电流声和邮箱里缓慢加载的文字艰难维系。他总在电话那头,声音带着哈佛图书馆熬夜后的沙哑,絮叨着查尔斯河畔的深秋红叶如何绚烂,实验室的仪器如何精密而冰冷,波士顿唐人街哪家烧腊最地道,末了总不忘补一句:“可儿,等你来了,我带你去吃,带你去逛,带你看个遍。”

    窗外,暮色四合,深圳初上的华灯次第点亮,在玻璃上投下模糊的光晕。时可意深吸一口气,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打印签证材料的油墨味。她小心翼翼地拿起护照,指尖拂过那硬挺的签证页,一种混合着巨大期待和隐隐不安的悸动,顺着指尖直抵心尖。三天后,她将从这里启程,取道香港,飞向那个只在地图和电话里存在的地方,飞向那个阔别一年、只能在电话里听声音的爱人。

    飞机巨大的引擎轰鸣声浪,像持续不断的潮汐,包裹着整个机舱。傅美枝靠窗坐着,舷窗外是永恒流动的、浓稠得化不开的漆黑。偶尔,下方会掠过一片稀疏的灯火,如同散落在大地之上的微弱星子,提醒着她此刻正飞行在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上空。机舱内灯光调得很暗,大多数乘客在长途飞行的倦怠中沉沉睡去,发出低微的鼾声。她却毫无睡意,手指紧紧攥着盖在腿上的薄毯边缘,指节微微泛白。

    十三个小时。这个数字在她脑子里反复盘旋。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开始,她就不断地看表,计算着每一分每一秒的流逝。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分钟都粘稠滞重。她忍不住又去摸随身小包里的护照夹层,指尖触到那硬质的签证页,心里才稍稍安定一分。包里塞满了带给无恙的东西:他爱吃的家乡肉脯,几盒清凉油和保济丸(他总抱怨波士顿买不到正宗的),一条她织了很久、厚实的深灰色羊毛围巾(笨拙的针脚里藏着无数个想他的夜晚),还有一本崭新的、关于美国篮球历史的英文书——他是那么痴迷NBA,痴迷那个叫迈克尔·乔丹的“飞人”。

    机舱广播里传来机长平稳的英文播报,提示着飞行高度和预计抵达时间。时可意的心猛地一跳,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寡妇春秋小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