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陪女友回老家过年中(2/5)
车子在发动机一阵剧烈的咳嗽般的轰鸣后,终于颤抖着启动了。驶离喧嚣的火车站广场,穿过灰扑扑的城市街道。车窗外的景色渐渐变得开阔而荒凉。笔直延伸的柏油路两侧,是广袤、枯黄的田野,残留着收割后玉米秆的茬子,偶尔掠过一片光秃秃的白杨林,枝桠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远方的山峦连绵不绝,山脊线条刚硬,呈现出一种近乎贫瘠的土黄色或深褐色。黄土崖壁像巨大的屏风矗立在远处地平线上,壁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沟壑和洞穴,那是风与时间共同雕琢的痕迹。天空是高远的灰蓝色,几缕薄云像撕碎的棉絮,太阳只是个模糊的白色光晕,吝啬地洒下几乎感受不到暖意的光芒。“看那边,”上官敏指着窗外一片地势相对平缓的塬上,那里散落着一些低矮的土坯房,烟囱里冒着淡淡的青烟,“那大概就是附近的村子。冬天看着荒凉,等开春了,地里种上麦子、玉米、洋芋,一下子就绿起来了。”
“嗯,跟咱们南方真不一样。”许海兵看得专注,语气里带着新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这里有种……特别开阔、特别硬朗的感觉。像一幅粗犷的画。”
“是啊,我们这儿的人都说,兰州的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上官敏打趣道,随即又认真地说,“可就是这股风,吹得人骨头硬,脾气直。”
车子行驶在略显颠簸的国道上。车厢内,乘客们大多沉默着,或闭目养神,或呆呆地望着窗外。只有几个看起来是返乡的年轻人,凑在一起低声交谈,用浓重的乡音兴奋地谈论着家里的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
上官敏靠在许海兵肩上,轻声细语地给他介绍着沿途经过的地名和风物。
“看,前面那是皋兰山……那边有条小河,夏天水挺清的……哦,过了那个岔路口,就进入白银地界了……”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回到熟悉土地的放松和自豪感,“白银以前叫‘铜城’,是因为有大型铜矿。我们镇上也有人在矿上干活。”
“那你们家主要是种地?”许海兵问,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揣进自己厚实的羽绒服口袋里暖着。
“嗯,家里有十几亩旱地,主要种麦子、玉米、洋芋(土豆),还有些胡麻(亚麻)用来榨油。我爸是种田的好把式,我妈操持家务,养些鸡羊猪。我哥嫂……也在家帮忙。”上官敏的声音低了下去,似乎想起什么,抬头看了一眼许海兵,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海兵,我们家条件不太好,就是普通的庄户人家,房子是土坯的,院子也不大,你别……”
“敏敏!”许海兵立刻打断她,语气坚定而温柔,用另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她放在自己口袋里的手,“说什么傻话呢?我是冲着你这个人来的,又不是冲着房子来的。庄户人家怎么了?你爸妈凭劳动吃饭,养大了你这么好的女儿,我尊敬他们还来不及呢!再说了,”他凑近她耳边,压低声音,带着点调皮的笑意,“我可是带着‘厚礼’来的,保证让叔叔阿姨眼前一亮!”
上官敏被他逗笑了,心里的那点忐忑淡了些,但想到包里那一对昂贵的白酒,又有点心疼钱:“那两瓶酒太贵了,我都说让你别买那么贵的酒……”
“第一次正式上门,礼数得周全。再说,咱爸咱妈辛苦一年,过年了,尝尝南方的新鲜水果,高兴嘛!”许海兵理所当然地说。
车子继续在空旷的国道上行驶,偶尔与对面的车辆交会。窗外掠过的村庄渐渐多了起来,黄土夯砌的院墙,贴着褪色春联的木门,屋顶上金黄的玉米棒子垛,墙角堆着整齐的柴禾垛,偶尔能看到穿着臃肿棉袄的小孩在路边追逐玩耍,看到大客车驶过,兴奋地挥手叫喊。
“快看,那就是黄河!”上官敏忽然指着车窗外远方一条蜿蜒的、在冬日阳光下呈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