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猛鬼上门(1/6)
“先生,晚饭在家吃吗?”王霞敏泡了一杯龙井放在冼耀文面前。
“我打算约一个人见面,不知道能不能约上,也不知道会不会约在今天,你不用准备了,如果我留在家里,我们可以去尝尝经过美式改良的中餐。”
说着,冼耀文将王霞敏搂进怀里。
“好吃吗?”
“你在温哥华没去过中餐馆?”
王霞敏摇了摇头,“第一次出国我只想吃点没吃过的吃食,我吃了法式肉馅饼、法式豌豆汤、蒙特利尔烟熏肉、纳奈莫条、波兰饺子,还有好多,每一餐都换不同风味的餐馆。”
冼耀文摸了摸王霞敏的小肚子,“你的胃受得了吗?有没有拉肚子?”
“我去的都是高档餐厅,可能烹饪手法和苍蝇馆子不太一样,我吃着都还好,只有一次不太舒服。其实我挺想去苍蝇馆子,被律师劝住了,他说白人开的餐厅并不待见华人,不是不招待,就是只能从后门进入,不能吃堂食,只能外带。”
“哦,这样的话不去是对的,免得自己心里添堵。”
“华人在海外真艰难。”王霞敏感慨道:“他们能站稳脚跟遭了多大罪。”
“在异国他乡遭罪是必然的,就像你住在一条小溪边,你一个人的时候,用笊篱随便一捞就是一盘菜,后来又来了一个人,你们友好协商,一个上午捞,一个下午捞,每人都有一盘菜。
再后来,小溪的名气传了出去,大家都知道随便一捞就是一盘菜,来了五六七八个新人,等人数到十人,笊篱必须捞两三次才能凑够一盘菜,而且每三四天才能轮到捞一次。
于是,十人组建了一个笊篱委员会,对捞制定了一条条章程,基本的原则就是通过限制新人的捞权保证十人的利益,具体的做法是通过拉拢一批新人去打击另一批新人。”
“掌握分配权的人让被分配的人起内哄?”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华人和白人的根本区别不是肤色,不是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是信仰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个性鲜明。
孔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商鞅曰‘力田疾作,可以富家’,韩非子曰‘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
汉文帝下诏鼓励农耕: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朱元璋推行里甲制,要求百姓各安其业,并称勤俭为治身之本,将勤劳与治家、治国结合。
雍正在《圣谕广训》中明确要求百姓重农桑以足衣食,强化农耕致富的观念。
圣人、一代代的封建帝王都在向百姓灌输勤劳致富的理念,出发点是好的,农民多收粮食,皇帝可以多收农税,国家富强,皇帝当得安心,百姓也日渐富裕,我好,大家都好。
可百官不乐意了,我他娘的寒窗苦读十余载,为了升官把老婆都送给上官睡了,就他妈的为了领你一点养不活全家的俸禄?
你好,我他妈不好,朱重八你他妈别忘了,你就是一个臭要饭的,是兄弟们豁出命去捧你坐上皇位,干你娘的,你个王八蛋,凡是姓朱,都能吃成猪样,兄弟们呢?
我就说臭要饭的靠不住,靠着和狗抢食活下来的,在他眼里,兄弟们都是狗,和他抢食的狗……”
王霞敏咯咯笑道:“先生对朱元璋这么大怨念?”
“鸟尽弓藏,走狗烹,历朝历代无不如此,只是朱元璋做得太过火……”冼耀文摆摆手,“不说这个,扯远了。
华人坏就坏在习惯了玩命干才能吃饱饭的日子,但凡刀不是明晃晃地架在脖子上,能想到的改变恶劣现状的办法就是玩命